2022上半年可謂多事之秋,先不論俄烏戰爭居然打到如今還沒止息,美國經濟居然出現連兩季負成長,甚至新公布7月ISM製造業指數連兩個月下降,再度創下2020年6月以來新低。
即便拜登對外堅稱,美國經濟是走在「正確道路上」,但市場看似不太買單,畢竟11月即將選舉,誰知道拜登是不是一席選舉漂亮話術?不過經濟這檔事,最棒的就是有數據一翻兩瞪眼看得清清楚楚,誰也騙不誰,那到底為什麼會出現美國經濟是否衰退的爭議呢?
上回在科技領航家節目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客座教授廖啟宏Charles老師(同時也是前加州財政部資深經濟學家、加州發展服務部研究首席)聊到這個話題,總結有三個有趣的事情值得觀察:
1. 技術性衰退定義:
一般來說,只要美國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成長,在國際上就會被稱為「技術性衰退」,這樣的情況從1949年以來一共發生十次,而這十次後來全部都被正式認定為經濟衰退。
換句話說,如果這次出現連續兩個季度負成長,卻沒被認定為經濟衰退,那將會是二戰結束後1947年以來首次,也就是74年來第一次的破例。
2. 經濟衰退前期指標:
然而,為何會出現爭議,就在於即便已經符合歷史性的衰退定義,但從經濟學家觀點,經濟衰退必須要前期的指標,包括勞動力、失業率或家庭儲蓄探底、大程度借貸或企業無現金、或是縮編人力等都出現嚴峻的情況,那才是真正進入經濟衰退。
Charles教授長期追蹤這些指標,在節目訪談中就充滿信心的說,目前這些指標都還在可控的情況下,因此目前看起來,經濟並沒有進入停滯性通膨,預測2022年經濟仍有2%的經濟成長,勞動市場、消費市場、商業投資來看,骨幹仍堅強。
3.聯準會壓抑通膨的決心v.s.失業率
那到底為什麼經濟數據會變得不漂亮?當然,很重要原因是發生了聯準會預期外的因素:俄烏戰爭和中國封城重創供應鏈,讓通膨飆速增快,使得聯準會為了壓抑通膨,不得不祭出更積極的升息手段。而這升息手段,當然會衝擊到經濟成長表現。
一邊是通膨惡化,一邊是經濟成長,這水平的兩端,聯準會用貨幣政策去努力維繫一個平衡,而最關鍵考量指標就是失業率,如果失業率還在合理範圍內,那聯準會就會先以遏制通膨為首要目標,畢竟對於民眾來說,通膨對於生活壓力衝擊實在太大,今年以來包括油價和食物漲幅都不小。
換句話說,勞動力市場依然會是一個重要觀察指標,這世界本來就是有一好沒倆好,不可能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吃草,聯準會如今就是走在鋼索上,努力在危險中往前行,或許就如同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桑迪(Mark Zandi)說的,美國沒有進入衰退,但正在放緩,經濟成長速度接近於停滯,有在前進但很勉強,是一個很真實又無奈的寫照。
更多內容歡迎收聽本集節目:https://reurl.cc/Qb7V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