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臉書發了篇文,開玩笑說要開一個「職場診療室」,向大家募集職場溝通上遇到的疑難雜症,立馬收到一位網友來訊:「現職工作是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已待4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技術能力的提升與落地,目前的公司已無法滿足這方面需求,因此想轉職。但對於下一份工作有很多不確定性(例如:薪資待遇、無法滿足需求等),想詢問在轉職時,應該做什麼事前準備?」
於是楚文的職場診療室成功開張!(謝謝這位網友,哈哈),說到轉職這回事,大家在人生階段或多或少都遇過類似心境,可能是薪水不如預期,或是工作內容已無法滿足自我成長需求,又或單純是辦公室政治和主管問題,希望能轉職。
先鼓勵一下這位網友,有跳脫舒適圈的勇氣,真的很棒,只是既然說是跳脫舒適圈,代表轉職後將會面臨一連串「不舒適」,真的需要先有心理準備。
轉職前該做什麼?首先就是先模擬情境,釐清自己的wants and needs。我在科技領航家節目專訪兩位國際獵頭-女力學校創辦人S姊和《2030轉職地圖》作者Sandy,他們統整幾個轉職前思考面向值得參考:
1.審視人生排序:家庭、工作、生活?
創投創業大師納瓦爾‧拉維肯曾說:「投入不明智的賽局,就算贏了也只能得到愚蠢的獎勵。」意思是,努力之前一定要搞清楚為什麼而戰?
除了先問自己,轉職後可能面臨的機會和風險是什麼?(例如這位粉絲的機會可能是「技術提升和落地」,風險可能是「與新團隊磨合與適應、建立新長官的信任等」)
去打聽一下新環境的團隊和管理風格,以及自己想要的是否真的有可能落實,特別是,空出的缺一定有原因,如果不是因為組織擴展,那有可能是個屎缺,自己有沒有把屎缺變舞台的戰鬥決心,如果有,而且你也有對方公司需要的不可或缺能力,恭喜你,趁機談一波加薪跳槽;如果沒有,回過頭與自家長官溝通爭取舞台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S姊和Sandy分享,工作有一好沒倆好,想要薪水高有舞台,可能就得犧牲家庭或生活,你能否承擔?或年齡是否適合?(畢竟若近中年有家庭小孩和健康問題要顧)。但確實也有些傳統產業公司,強調家庭生活第一,員工早早下班,工作穩定,因此不要擔心跟HR說實話,你的排序是什麼,一定要對自己誠實,不然努力半天搞錯方向,白忙一場不說,很難回到原點更慘。
2.何時是跳槽最好的時機點?
一般來說,領完年終不少準備離職的人就會走,因此會空出比較多缺,可以開始探聽。S姊和Sandy建議,轉職最佳時間是Q2~Q3(4-8月),原因是:畢業潮時,企業會需要資深人才來帶新人,且「招募預算還沒用完」,爭取好薪水比較容易。
因此可以在年後開始準備,探聽到職缺後,選在第二季開始,透過朋友內薦,或是直接聯繫公司HR去爭取工作機會,如果鐵了心要轉職,就要多找幾家,因此抓約2-3個月完成這件事情,而在原公司要記得先把工作提前完成好,免得到時真要走卻因為忙著面試,工作最後收尾和成效不佳,留下臭名,甚至轉職時對方公司做履歷確認就被黑掉。
也鼓勵大家打開Linkin,因為獵頭都會在上面找人才。你說,難道不怕長官看到覺得我走馬看花,可能不忠誠,黑掉?不不,時代已經不同,除非你在極其傳統的公司,不然現在不少公司的HR甚至希望你經營Linkin來幫助公司有更好形象,也間接成為公司招募活招牌。因此我們真的可以打破舊有思維了。
3.最後,不時確認自己的市場價值
我曾採訪某位高層,他不時就會把履歷丟到市場上,看看自己現在價值多少、能談到多少薪水,作為下階段努力進修目標。聽到他的做法,讓我很震撼,但這也是現實,甚至他也會鼓勵下面員工把履歷丟去市場上看看價值多少,讓員工知道自己有幾兩重。
畢竟,人才在就業市場其實就是「商品」,講究是供需,你值得多少錢讓別人買你(抱歉有點物化,不過為了簡單易懂而這樣寫),是你自己該努力的。隨時保有進修心態大於轉職心態,或許才是我們所有想要往上提升的職場工作者的準則。
你的未來在你的手中,祝福有志者事竟成,逐夢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