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觀察:當我們都在稱讚抗疫神器,是否願意付出代價?】

在台灣正為 敦睦艦隊 24人染疫焦頭爛額之時,韓國接受CNN專訪展現號稱的「抗疫神器」:用大數據十分鐘還原確診者行蹤足跡,並且隨時通報民眾預警簡訊,從就診院所、去過的景點和設施等資訊全公布。

CNN這則專訪肯定韓國,看得出來美國真的非常焦頭爛額,希望找到解藥,

事實上,不只韓國,新加坡也開發類似的手機APP,甚至法國在三月下旬也試圖開發一款暫名Stop Covid的手機APP,用來警告用戶是否已與感染者接觸。

而積極復工的德國國家科學院先前也在抗疫評估報告中,建議應該仿效仿韓國,允許手機軟體記錄用戶的衛星定位移動數據。

不過,無論是手機號碼、信用卡資料或是個人行蹤資料等,都牽涉到隱私權問題。

法國人民就強烈反彈,作風比較保守的德國則是提倡必要時應該修訂歐盟隱私權保護法規,可以適度調用數據度過危機。

簡單來說,隨著疫情擴大,即便是最提倡個人自由的美國,也將會面臨個人隱私權與國家執法的再度拉扯:我們到底該不該把資料給政府公開?政府能否要求科技公司把用戶資料交出來,用以防堵疫情?

目前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和谷歌已經響應,破天荒展開合作,推出手機的「新冠病毒接觸追蹤平台」,讓用戶可以選擇性加入去偵測曾在自己附近的其他手機用戶,如果曾和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觸過,就會發出警告。

然而,這些只是科技公司自己推出的平台,是否也牽扯到暴露個資(想想之前大家不爽FB多激烈),加上沒有公權力賦予,是否真的能運作?

或是美國政府接下來將會與這兩巨頭攜手合作?都還值得觀察。(甚至兩巨頭說不定並不一定願意跟政府合作交出資料)

台灣方面,根據報導,行政院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開發新的APP,透過手機藍芽功能,可以讓民眾掌握曾經去過的地方,同時記錄不特定對象的接觸情形,甚至當民眾與裝有這款APP的人距離過近,手機便會發出警訊,預計四月底可以下載使用。

而目前針對這波敦睦艦隊,則是調查下船足跡後,針對停留15分鐘以上地點發出簡訊,估計約有20萬人會收到。

隨著疫情擴大,個人隱私與公共衛生安全的拉鋸戰,應該會越來越激烈。在Data is Oil的時代,科技公司願不願意合作,交出資料,政府在拿到這些資料後,是否在疫情穩定後將會再度將隱私權歸還給社會大眾?還是會趁機擴大管控權?這些都是疫情之外,也需要很關注的議題。

願台灣 平安。

— –

歡迎追蹤我的IG:http://bit.ly/2SFvZqr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ruewingchu/

書《全球頂尖領袖親授的十七堂課》: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4762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